吉林长白山地区,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,成为了人参和鹿茸这两种珍贵中药材的优质产区。对于人参种植与鹿茸养殖技术的深入研究,不仅有助于提高其产量和质量,还能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一、人参种植技术
(一)选地与整地
土壤选择:人参喜冷凉、湿润气候,宜选择在海拔 300 - 800 米的山地缓坡。长白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,土壤以腐殖土为主,这种土壤肥沃、透气性好且保水性强,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为参根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。土壤的酸碱度应保持在 pH 值 5.5 - 6.5 之间,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人参的生长。
整地:选好地后,需要进行细致的整地工作。提前一年进行深翻,深度在 30 - 40 厘米左右,让土壤充分风化。在播种或移栽前,还要进行浅翻,并结合施肥,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均匀施入土壤中,然后耙细整平,做成宽 1.2 - 1.5 米、高 25 - 35 厘米的畦,畦间留 50 - 60 厘米宽的作业道,以便于后期的田间管理。
(二)种子处理
催芽:人参种子具有后熟特性,需要经过催芽处理才能正常发芽。将采收的种子用清水浸泡 24 - 48 小时,使其充分吸水。然后将种子与 3 - 5 倍体积的湿沙混合均匀,湿度以手握成团、松开即散为宜。将混合好的种子装入木箱或编织袋中,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,温度保持在 18 - 20℃,每隔 7 - 10 天翻动一次,使种子受热均匀,并保持湿度。大约经过 3 - 4 个月,种子裂口率达到 90% 以上时,催芽完成。
消毒:为了防止种子携带病菌,在播种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。可将催芽后的种子用 50%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- 600 倍液浸泡 15 - 20 分钟,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,晾干后即可播种。
(三)播种与移栽
播种:人参播种分为春播和秋播。春播一般在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,土壤解冻后进行;秋播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,土壤封冻前进行。播种方式有条播、撒播和点播。条播是在畦面上按行距 10 - 15 厘米开沟,沟深 3 - 5 厘米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然后覆土;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,然后覆土;点播则是按株行距 5 - 8 厘米将种子播入畦内。播种后要覆盖一层 3 - 5 厘米厚的落叶或稻草,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。
移栽:人参一般在播种后 2 - 3 年进行移栽。移栽时间与播种时间相同,春栽或秋栽均可。移栽时,要选择根系完整、无病虫害的参苗。采用斜栽法,将参苗斜放在畦面上,使根与畦面呈 30 - 45 度角,然后覆土,覆土厚度以盖住参苗芦头 3 - 5 厘米为宜。
(四)田间管理
遮荫:人参是喜阴植物,需要进行遮荫处理。在长白山地区,常用的遮荫方式有棚式遮荫和林下栽参。棚式遮荫一般采用透光率为 20% - 30% 的遮阳网搭建遮荫棚;林下栽参则是利用天然的树木进行遮荫,要选择郁闭度在 0.6 - 0.8 之间的林地。
水分管理:人参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,但又怕积水。因此,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进行浇水和排水。在干旱季节,要及时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;在雨季,要注意排水,防止积水导致烂根。一般来说,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40% - 50% 为宜。
施肥:人参生长周期长,需要充足的养分。在生长期间,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。一般在春季出苗后,可追施一次氮肥,以促进茎叶生长;在夏季生长旺盛期,可追施一次磷钾肥,以促进参根的膨大。施肥时要注意薄肥勤施,避免浓肥烧根。
病虫害防治:人参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、黑斑病、疫病等,常见的虫害有蛴螬、金针虫、地老虎等。病虫害防治要坚持 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 的原则。在种植前,要对土壤和种子进行消毒处理;在生长期间,要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;发现病虫害时,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,可选用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或化学防治方法。